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20个纬度的春天

走进春天的路书

2010年《国家地理》杂志5月号特别策划了一期专题,题目叫“春天的30个纬度”,推介从北向南30个纬度的春天,跨度从黑龙江的漠河到广东的广州。受其启发,我和老伴儿也萌生了一个想法,自驾游去亲身领略不同纬度的大好春光,感受同一个时间段里不同纬度的不同春色。那一年春分刚过,3月22日我们就开着车从哈尔滨出发了,一路向南,迎着春天的脚步,向着春天出发。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令人憧憬和向往的季节,气象更新,万物复苏。虽然我们都已经65岁了,却还是“身未动,心已远”,驾车行驶在通向春天的阳光路上,春天的气息迎面扑来,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为了这次出行我们事先做了一番功课。查线路,选景点,计算里程,制订了一份“路书”,终点设在福建的漳州。途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九省一市,跨越松花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等数条大江大河,虽然没有像《国家地理》杂志那样,从广州到漠河横跨30个纬度,但是我们此行从北纬45.7度的哈尔滨到北纬23.8度的漳州,也是穿越了21个纬度,往返7000多公里。因此,我给这次旅行拟定了一个题目:《20个纬度的春天》。
3月22日,哈尔滨,北纬45.7度。早上8点从哈尔滨出发,俗语说“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然而,此时的东北大地依旧是一片寒冬景象,广袤的田野里,荒草萋萋,树枝干硬,没有一丝绿意。上一年留在地里的庄稼秸秆和玉米喳子,把大地涂抹成一片枯黄,背阴地里还积着一堆堆残雪。路过拉林河、第二松花江,江面上积雪虽已融化,露出了黝黑的冰面,冰层依旧十分坚硬。我们在料峭的春寒之中行驶了836公里,当天晚上18点到达辽宁省的海滨城市兴城,兴城北纬40.1度,气温虽然比哈尔滨略高几度,仍然是寒风袭人,人们都还穿着厚厚的棉衣。
3月23日,从兴城出发,我们沿着沿海公路驶进了山海关,距离山海关15公里的秦皇岛北纬39.2度,虽然与兴城只有纬度上一度多的差异,关内和关外的春色明显不同,刚一走进河北地界,路边的小草就开始冒出绿叶,树枝也变得柔软起来,柳树枝头吐出来嫩芽,微微发黄的枝条在微风中荡漾,田地上开始出现了劳作的人们,充满了生机。在秦皇岛附近,我们转入沿海高速公路驶向塘沽,渤海湾路段是一段填海修成公路,我开着车觉得风特别大,虽然已经放慢了速度,双手把着方向盘,还是觉得整个车身都在晃动,后来才知道,那天津京唐地区遭遇了今年以来罕见的大风,瞬时风力达10级,北京发出的部分高铁都因此而停运了。还真有点后怕,好在是有惊无险。
3月24日,我们进入了齐鲁大地,鲁西北的冬麦已经开始返青,这是我们出发以来第一次见到了绿色的田野,嫩绿的麦苗平坦如毡,散发着春的气息,这里的春天要比哈尔滨早一个月。上午,我们来到无棣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我是从《国家地理》杂志上了解到这个地方的。下午我们又赶到东营黄河入海口,黄河入海口气势恢宏,风光独特,只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气温依旧很低,游人寥寥无几,据当地人介绍,夏秋时节是这里的最佳旅游季节。当晚我们跨过黄河,赶到了济南。
3月25日,济南,北纬36.4度。黄河以南的春天与黄河以北有了明显的不同,初春的济南,万条垂下绿丝绦,桃花红杏花白,春意盎然。时值双休日,趵突泉、大明湖游人如注,沐浴着大好春光。
3月26日,淮安,北纬32.4度。济南到淮安,我们基本上是沿着京沪高速公路从鲁西南进入苏北的,沿途春光明媚,春风和煦,大片的麦田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葱绿,路边的柳树新叶吐绿,婀娜多姿地在春风中摇曳。这里展现的是名副其实的初春景象。淮安是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是我国南北分界线——秦淮分界线上的一个点,最能代表中国农历意义上的春天特征。
3月27日,原计划我们打算前往泰州的兴化拍油菜花,那里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都要举办“千垛菜花节”,素有“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誉,因为沿途我们见到的油菜田里,大多数还没有开花,便打电话询问了一下,结果被告知因为今年的节气拖后,兴化的菜花田要到十几天以后才能进入盛开期,无奈之下,我们取消了泰州兴化的行程。直接在江阴跨过长江,来到了无锡。
3月28日,无锡,北纬31.7度。江南的春意既浓郁,又火热,早春时节盛开的梅花已经开始凋谢,不过还是可以看到的,随之而来的桃花、樱花、玉兰花挂满枝头,竞相怒放,和煦的春风把柳叶裁剪得更加修长,路边上油菜花已经相继开放,像是一幅幅淡黄色的锦缎,装点着秦淮大地江南的春天。“二十四番花信风”,花如海,绿如潮,满目清馨。
3月29日,江南水乡的乌镇更是春意浓浓,我们在乌镇住了一夜。“烟雨三月下扬州”,在我们来这里的前几天,苏杭地区还是阴雨绵绵,我们到了之后,天气出奇的好,虽然没能亲身体验江南烟雨之中的诗情画意,漫步在古镇的小街上,一样找到了陆游《春日》诗里面“桃花轻薄柳花狂,蛱蝶翩翩燕子忙”的意境。
3月30日,我们驱车700多公里,来到福建北部的霞浦县,霞浦是闽北宁德的一个县,有着很长的海岸线,海边养殖的海带、紫菜与大海浑然一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样是3月下旬,这里已经进入了春末夏初,滩涂上渔民们已经开始晾晒海带。
3月31日,在霞浦拍摄照片,海岸潮起潮落,海风徐徐拂面,阳光穿过茂密的大榕树,一道道光束泼洒在海滩上,勤劳的渔民们拉网劳作,风景这边独好。
4月1日,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终点站漳州,漳州,北纬23.8度。这里的春天如同东北的夏天一般,白天的最高气温达到28~30度,鲜花灿烂,绿树成荫,人们都穿上了T恤,闽南的春天转瞬即逝,不经意之中就进入了夏天。
4月3日,从漳州返程,因为节气拖后,没能拍到油菜花,总有一些不死心,我们在网上查到台州境内有一个叫仙居的地方,正在举办“稻草人菜花节”,便当即决定驱车赶了过去。
4月4日,我们经杭州湾跨海大桥,从长江以南回到了长江以北,看到长江南油菜花盛开的场景,虽然当地人告诉我们,兴化的油菜花要到4月15日前后才能进入盛开期,但是经不住兴化千岛菜花田的诱惑,我们还是从高速公路下来,去了一趟兴化。果然如人所说,那里的油菜花只开了20%~30%,大部分菜花田里还是绿油油的。只是隔着一条长江,春天的景色却大相径庭。
4月5日,我们回到了山东境内,进入沂蒙山区,夜宿莱芜。与十多天前路过时相比,柳树更绿了,小麦长高了,桃树的枝头上桃花含苞欲放,沂蒙山区迎来了新的春天。
4月6日,我们走出了山海关,与几天前比,关外的春意依旧如同来时一样,没有明显的变化,大地里荒芜一片,树枝上光秃秃的,一下子从桃红柳绿的南方回到了这里,多少有些感到苍凉。
4月7日,回到了哈尔滨,同山东比哈尔滨的春天要迟来一个月,同江浙比,要差近两个月。尽管如此,寒冬毕竟已经过去,春天正一步步走来。

无棣的古贝壳

山东无棣,北纬 37.4度也是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无棣古贝壳的报道,后来又上网查了一下,得知在河北的黄骅和山东的无棣,沿着渤海湾有一片古贝壳自然保护区。据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古贝壳堤之一,另两处分别是美国的圣路易斯安纳州的古贝壳堤、南美洲的苏里南古贝壳堤。无棣的古贝壳堤有5000多年的历史,厚达2.5—5米,绵延30多公里,形成了一个滩脊海岸,被誉为“天然生物博物馆”。因此,慕名把出行的第一个拍摄点就选在了无棣。
头一天晚上我们住在了塘沽,按照计划,第二天是双休日,我们邀请在北京的二女儿一家来塘沽会合,想的是带着外孙子一起看看古贝壳堤。从塘沽出来,我们驶上了沿海高速公路,很快就接近了黄骅,在我们的现象之中,黄骅、无棣的古贝壳堤举世闻名,公路沿线一定会有标示旅游景点的红色路标,因为凡是附近有著名景点和重要纪念地的地方,在高速公路上都有红色的指示标牌。然而,我们一路走过来,没有看到一处标示,据说黄骅的古贝壳堤离黄骅城区只有3公里。我们一路不断地停车问路,绕了好几段路,才辗转了无棣的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或许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鲁西北的旅游旺季还没到,或许是我们没有找到正宗的古贝壳堤。眼前的情景令我们大失所望,在一块“无棣古贝壳堤中心区”的广告牌下,一个大铁门挡住了通往海滩的道路,大铁门“铁将军”把门,四周空无一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没看到贝壳的影子,真是有点不甘心,情急之下我和女婿从路边的深沟里进到了海滩。海滩上没有人,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岸边,滩涂上铺着厚厚的一层贝壳,海砂和贝壳浑然一体,果然如同堤坝一般,裸露在表面的贝壳随着潮涨潮落,排成了两条贝壳线。专家说,这是大海的“年轮”,是古海岸的标志,是“过去的水世界”的史记。可能是我们没有找到保护区的中心区,眼前的景象远不如网上的图片那样壮观,倒也古朴自然,随手拍了几张照片,还算是不虚此行。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早春的黄河入海口

山东东营,北纬37.46度。万里黄河在这里入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黄河流向大海的恢宏气势和波澜壮阔。我们行程的第二站,来到了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的黄河口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蜿蜒迂回在这里走完了最后一段里程,奔向了大海。站在黄河湿地保护区的观景楼上举目眺望,浩荡的黄河气势雄浑,百折不回,奔腾不息,奋勇向前,犹如“黄龙入海”,展现着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拥抱世界的广阔胸怀。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3月下旬的鲁东北,气温仍然很低,因为还没有到旅游旺季,河上的船不多,开往河口的游船还没通航,褐黄色的河水无声地流淌着,河面上泛起一道道波纹,多少有些沉寂的黄河,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震撼。遗憾的是我们没能乘船出海,去亲眼目睹黄河水与海水汇合时,那种黄绿泾渭分明的奇观。
黄河携带了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冲积成了一大片湿地,形成了人们称作是“共和国最年轻土地”的黄河三角洲。我们来的时间早了一些,眼前的黄河口湿地,旷野茫茫,荒草萋萋,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春风中翻腾,虽没有一丝绿色,还有些苍凉,却也十分壮观。这里也是胜利油田的所在地,湿地深处一座座采油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苍茫的湿地增添了一份生机。试想一下,如果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如果是秋色风韵的时候,如果是长河落日,如果是候鸟云集……,黄河入海口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有一首叫作《难舍这黄河口》的歌,歌中唱到“难舍这坡,难舍这沟,难舍这黄河入海口,难舍那恋不够的俏妹子,难舍那红嘟嘟的脸上热泪流……”。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再来一次,细细地听听黄河奔流向大海的故事。
notion image

泉城济南的满园春色

山东济南,北纬36.4度。
济南是黄河以北的一个大城市,也是我们此行唯一落脚的大城市。汽车驶入城区,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暖意融融。这是我们出发以来,行程1500多公里,第一次感受到了春天来了。路上,我们通过网上预订了旅馆,是一家“锦江之星”的连锁店,旅馆就在趵突泉和大明湖之间,分别向两边徒步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
我们先是去了趵突泉,济南素有泉城之称,趵突泉为72泉之首,来到济南趵突泉是必去的地方。那天是星期日,连日阴雨过后的一个久违了的晴天,禁锢了一冬的济南人,纷纷走到户外,趵突泉公园里人潮如流,垂柳发出了细细的嫩芽,淡淡的绿树枝随风飘荡,迎春花花期正旺,玉兰花竞相开放,大大小小的泉水清澈见底,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遨游,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中午,我们来到了济南有名的芙蓉街,小街上商铺云集,令人目不暇接,汇集到这里的人们擦肩接踵,春天的到来,使这条古街更加红火起来。

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淮安

江苏淮安,北纬32.43度。
从济南出发,我的兵团战友林百成夫妇从北京应邀赶来,四个人一路同行,继续我们的迎春之旅。林柏成在兵团时就学会了开车,车开得非常好,有他的加入,我轻松多了。
我们之所以把下一站选在了淮安,一是济南到淮安500多公里,一天的行程比较轻松。二是淮安在地理意义上被称为我们国家南北分界线——秦淮分界线上的一个点。有史料记载,古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在江苏的盱眙(今淮安盱眙县)折向东北,经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向东在涟水云梯关入海。古淮河也就成了一条完整明晰的分界线。据说在淮安还据此修建了一处南北分界线的标志,因为事先不知道,遗憾的是没有看到。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2016年10月我们再次来到淮安,找到了南北分界线标志

实际上,现在南方和北方的分界已经不局限于一条线或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我们的汽车行驶在江淮平原上,由北向南一路走来,“春入江南柳,寒归塞北天”,明显地感觉到了春潮的涌动,春天的脚步,一步一步向我们走过来。三是许多历史名人的故里,我们敬仰的周恩来总理就诞生于此。这里保留了周恩来的故居,是一个由东西相连32间房屋组成的建筑群。在淮安区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修建了气势宏伟的周恩来总理纪念馆,1992年1月6日落成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题写了碑文。来到淮安的时间尚早,我们急切地前去参观,没想到赶上周一闭馆,只能在外边拍几张照片,留下了遗憾。淮安还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乡。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到淮安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淮安是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与苏州、扬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上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2002年发掘的“漕运总督府遗址”,曾经是明清两代国家管理运河的最高管理机构,2008年当地在遗址附近兴建了一个“中国漕运博物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内河航运的工作者,是想更多地了解一些运河航运的史实。结果还是周一闭馆,兴致勃勃而来,却未能如愿,也留下了以后再一次来淮安的由头。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乌镇的春江花月夜

浙江乌镇,北纬30.64度。
我们来到乌镇时已经是傍晚时分,然而此时进入乌镇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有旅游团,也有许多散客,还有许多老外,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这样的时间段来到这个江南水乡,多是冲着乌镇的春江花月夜,慕名而来的。三月底的乌镇,春意浓浓,古色古香的老屋,错落有致地依河而建,造型别致而又典雅,仔细观看,风格大体一致,细节却大不相同。河水蜿蜒从镇子中心穿过,河边柳枝低垂,桃花吐艳,傍晚的阳光斜射在古屋、小桥、垂柳上,平静的河面上,映衬出一幅幅水墨画般的倒影,展现着江南水乡别有韵味的春天。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入夜,沿河建筑物上的灯饰全都点亮了,万家灯火,光彩琉璃,璀璨夺目,如梦如幻,仙境一般。我们来到一座小桥上,架好三脚架,用镜头记录下了江南水乡春夜里的五光十色和安宁静谧。
小住乌镇,除了诗情画意般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外,这里的管理方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前,我们到过一些类似的山村、小镇,相比之下,乌镇的管理确有独到之处。据我们住的旅店承包人介绍,乌镇所有的家庭式旅店、餐饮、商服,全部实行统一经营,入住景区内的宾馆旅店,全部在景区的接待中心办理,免去了游人承受的被沿街叫卖、拉客之苦。宾馆旅店按照不同的标准,实行不同的统一价格,不论是星级水平的,还是普通民居,管理的都很严谨,服务也很到位。整个景区内整洁、清新、井然有序,让人感到特别舒心。
在经历了一个色彩斑斓,灯火璀璨,令人陶醉的夜晚之后,乌镇伴随着初升的太阳,慢慢地醒来,迎来了又一个春晓。
当春天的阳光洒满小城每个角落的时候,黛瓦白墙涂满了霞光,黑白分明,格外清馨;阳光穿过河边的垂柳,把倒影印在河面上,古屋、垂柳、小桥,在清澈的河水中荡漾。虽说是“春眠不觉晓”,春晓中的乌镇,却是生机盎然,充满着活力。我们早早地起来,沿街拍照时,许多店铺已经打开门板,专门负责为各个旅店供应早餐的加工点,正在把热气腾腾的面包、馒头、油条、包子分发给头一天预订好的旅店。小巷深处清洁工人仔细地清扫着街面,弯弯曲曲的河道上人们划着小船打捞水中的漂浮物,收集垃圾的小船停靠在岸边,一家一户地清运垃圾。景区大多数物品供应都是通过船运的,晨光下的河面上,摇橹船排成了队,来来往往,在恬静之中又增添了一份忙碌。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我们利用早饭前的一点儿时间,走街串巷,抓紧拍照,镜头里的乌镇成像的是一种江南水乡的清馨,是一种春意盎然的恬静,是一种有条不紊地平和,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霞浦海滩的春光倩影

福建霞浦,北纬26.2度。
原来还真不知道福建有一个叫做霞浦的地方,在最近中央电视台4套播放的《远方的家——沿海行》看到介绍霞浦的节目,才知道了霞浦。其中特别介绍了霞浦有中国最美的滩涂,被摄影界称为十大摄影基地之一,于是萌生了到霞浦拍照的念头,霞浦也就成了我们此次自驾旅游的一个重要的打卡地。出行之前,我专门在网上查了有关霞浦的信息,并特意浏览了一些在霞浦拍摄的作品,摄影人在霞浦追光逐影,拍摄出的精美作品,更是令我们怦然心动,跃跃欲试。
霞浦是闽东的一个沿海大县,历史悠久厚重,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海滨邹鲁”意为沿海文化昌盛之地。霞浦和她的名字一样,充满了美感,霞,即朝霞、晚霞,浦,即为水边,霞浦乃霞之浦也。霞浦还是我国的海带之乡和紫菜之乡,栖霞的海滨,布满晾晒海带和紫菜的竹竿,渔船穿行其中,光和影天作合一,造就了风光旖旎的海滩奇观。
为了拍好霞浦的海滩,临行之前,我冒昧地给霞浦摄影家协会主席郑德雄打了一个电话,我是在《远方的家——沿海行》上知道了郑德雄先生的,片中他向记者介绍霞浦的摄影资源,并且展示了许多精美的摄影作品。我在网上查到了他的电话,电话打过去,郑主席非常热情,答应在我们到霞浦时,为我们请一位摄影老师当摄影向导,指导拍摄。我们来到霞浦时,赶上郑德雄主席出差在外地,他安排了霞浦摄影家协会的一位小王同志陪同我们。
因为第二天要起早拍日出,小王凌晨4点多钟就来到我们住的宾馆。霞浦一年四季都是拍摄的好季节,各个时段有不同的拍摄素材,可拍摄的地方也很多,我们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只能去四五个景点,小王说我们很幸运,自春节以来,福建沿海天气一直不是很好,阴雨绵绵,我们去的那天是多日来的第一个晴天。小王带着我们来到一个渔村后面的山顶上拍日出,虽然海面上有些雾蒙蒙的,当一轮红日从山后冉冉升起的时候,海面上了霞光普照,一艘渔船在晾晒海带的竹竿中穿行,一幅霞浦特有的海上日出画面定格在我们的镜头里。接着带我们来到杨家溪的一片大榕树林里,请来一位80多岁的老阿婆当模特,指导我们拍照,据小王讲好多摄影家以这位老阿婆为模特,拍出了许多好作品,有的片子还获得了国际大奖。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一所中学的屋顶上,居高临下拍摄海带养殖,虽然当时的光线已经不很理想,但是拍出的照片还真有点水墨画的感觉。午饭后,我们一直休息到下午3点多钟,到距离县城十几公里的一个山上等着拍日落。因为有当地的老师做向导,省去了许多找路的时间,在小王的指导下,我们居高临下,俯拍海滩上的渔家女。夕阳之下,湛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挑着担子行走在海边,加上岸边的小渔船,如同油画一般滩涂日落,可遇不可求。影友们边拍摄边交流,我感到自己的拍片技能有了很大的长进。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霞浦的确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的乐园,慕名来此拍片的人很多,我们遇到一对沈阳来的退休夫妇,每人一部相机,计划要在这里拍几天。还有的影友已经是多次远路而来,还觉得拍不够。我们也感到一天的时间太少了,要不是漳州的朋友已经安排了行程,一定会在霞浦多住上几天。

春风夏雨满漳州

福建漳州,北纬23.8度。
4月1日,我们驱车来到了此次踏春之旅的最南端,也是计划中的最后一站漳州。四月之初,东北依旧还是春寒料峭,看不到一丝春意。随着自北向南的行程,春天的脚步迎面走来,到了华北、华中春意越来越浓,江淮大地展现着典型的中国地理意义上的春天。然而,进入闽南的漳州气温已经攀升到了30度,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树叶繁茂,鲜花盛开,靠近北回归线(23.26度),处在我国东南沿海温带与热带分界的漳州,已经是一种春去夏至感觉,率先进入了初夏。在漳州我们去了三个地方,一个是南靖的客家土楼,一个是天福石雕园,还有一个是海滨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领略了春天中的夏日风光。
海滨火山地质公园位于漳浦县的白塘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有特色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远方的家——沿海行》专门介绍了这里的南碇岛,记者乘渔船登上了南碇岛,拍摄的火山岩奇观令人震撼。我们没有条件去南碇岛,但是沿海边的地质地貌也足以让我们大饱眼福。据介绍,漳浦的滨海火山地质地是新生代中世纪的2861万年前、1541万年前和1320万年前多次火山喷发而形成的,较近的喷发大约也在100万年以前。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主要有:柱状玄武岩、火山山口、火山喷气口群和海蚀熔岩构造等景观,神奇、珍贵、火山构造显现异常清晰,是一处不可再生也不可复制自然景观。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相传福建的围屋是美国人在卫星上发现的,美国人误以为是导弹发射基地,派出间谍到实地侦查,结果看到的是福建客家人祖祖辈辈居住的围屋,围屋的照片自此广为流传,引来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福建的围屋成了闽南地区的一个集闽南风光、客家民俗和客家古建筑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我们去的是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的田螺坑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形楼(步云楼)、三座圆形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一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合成为一个建筑群,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从四周的山上俯瞰方圆有致,许多游人戏称为“四菜一汤”,站在上下仰视,气势宏伟,犹如一座屹立在山腰间的宫殿。难怪一些专家学者说:“没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在田螺坑土楼群中还有一座被誉为客家古建筑奇迹的“东倒西歪楼”,叫做裕昌楼,是一座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圆形土楼,楼内5层环形回廊的木柱都是斜着的,最大的斜角达15度,虽经700多年的风雨沧桑,楼体依然十分坚固,建筑学家们称之为古建筑的活标本。美中不足的是,土楼内比较凌乱,特别是院子中横七竖八搭建的遮阳伞、彩布棚,改变了土楼的原汁原味,有些大煞风景,拍照时很难躲开。楼内的居民对游人似乎不太欢迎,可能是因为蜂拥而至的游客干扰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的缘故吧。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在漳州通往汕头的高速公路上有一个天福服务区,与众不同的是,过往的行人都可以在这个服务区免费享用当地的名茶。这里是台湾商人李瑞河投资兴建的茶博物馆,后面紧挨着的是“唐山过台湾”的主题石雕园,这里的“唐山”是唐朝的那个“唐”如同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泛指中国,“唐山过台湾”是大陆人移居台湾的意思。据介绍,石雕园里大小雕塑有40多处,浮雕的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分为“唐山过台湾”和闽台民俗两大部分。其中贯穿全园的浮雕长卷,又分为“唐山过台湾,荜路辟新天;百年传薪火,数代系茶缘;花甲再创业,芳草报故园;豪情掠陆圣,茗普大同篇”四个部分,讲述了李瑞河及其祖辈奔赴台湾不屈不挠,艰苦创业的历史,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我们来到这里时,园中的清明花盛开,这是主人特意栽种的,每当清明时节清明花绽放,以此祭奠逝去的祖辈们。通往园子深处的小路边开满了杜鹃花,火红的杜鹃花映衬着一幅幅生动逼真的浮雕,把石雕园装点得更加生机盎然,气势恢宏。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春天的信使——油菜花

我们从北向南,迎着春天的脚步,油菜花像是春天的信使,一路上向我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在我国,油菜花是区分纬度和经度带状分布的,加上海拔高度的差异,由南向北由低向高递次展开的,像是在演绎阳光照射大地的角度的渐变,又像是在演示地理学中的“地带性理论”的带状分布,若要真正感受地表景观是如何按照纬度、经度和垂直高度而逐渐变化的,各地不同的油菜花期是一个很好的验证。因此,我们的这次寻找春天之旅,一直关注着沿途的油菜花期,希望能够通过拍摄的油菜花展现渐变中的大好春光。
出发之前,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有关油菜花期的信息,我国的油菜花期分别是:1、2月在北回归线一带,其中云南罗平的油菜花最有代表性;3月在四川盆地和武夷山一带;4月在江浙的沿海一带,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为证“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陕西的汉中虽然纬度稍高一些,但是因其岭南的小气候,油菜花期在3月末和4月初,而地处高原的青海门源、新疆昭苏的油菜花要等到7月份才能开。
今年春季的气温照往年偏低,油菜开花的时间普遍拖后了十多天,按照我们事先的行程计划准备先到江苏泰州的兴化拍摄千垛菜花田,兴化的千垛菜花田素有“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亩不黄花”的美誉,在《人民网》评选的中国最美菜花海中名列第二。然而当我们进入江淮大地时,路边的菜花田还是一片嫩绿,开花寥寥无几,我们给兴化的旅行社打了一个电话,被告知今年兴化的油菜花花期要等到十天以后才能进入旺花期。于是我们调整了行程,放弃了去兴化的计划。虽然,在自北向南的途中我们看到,随着纬度的降低,油菜花越开越旺盛,却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拍摄目标。
我们在网上查到了浙江有一个叫做仙居的地方,那里正在举办“稻草人菜花节”,当即开车赶了过去。仙居位于浙江东南的丘陵地带,是一个隐匿于青山绿水之间的世外桃源,“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故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名曰仙居。双庙乡是仙居的主要油菜花景区,大片的菜花田分布在青山绿野之中,花海翻腾,遍地金黄,与众不同的是当地人在花海中布置了100多个稻草人,今年的主题是“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一个个以书中故事和人物制作的稻草人生动、诙谐,在油菜/花的衬托下,别有一番情趣,我们拍下了许多好看的照片。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受到仙居油菜花满地春色的鼓舞,再一次激发起了我们去兴化的冲动,我们决定驶出高速公路,绕道去一趟兴化。兴化的“千垛菜花田”对我们太有诱惑力了。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找到了位于兴化县缸顾乡东旺村的油菜花主景区。这里的油菜花不是生长在梯田上,也不是漫布在广阔的田野里,而是分布在一块块几何状的垛田上,垛田被纵横交错的河沟分割成无数个小岛,船在水中行,花在岛上开,如果登上观景台俯瞰,千垛菜花田的气势尽收眼底,诗画般的场景,令人震撼。只可惜我们来的还是早了一些,垛田上的菜花开了还不到一半,没能够拍的千岛菜花田最佳场面。
相关文章
寻访大漠古道 探秘青藏天路(2008年8月)
Lazy loaded image
四面重峦障 五溪曲水萦(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中朝边境掠影(2010年10月)
Lazy loaded image
浮光掠影新疆行(2011年9月)
Lazy loaded image
林海深处的(2012年2月)
Lazy loaded image
行摄在呼伦贝尔(2012年9月)
Lazy loaded image
林海深处的(2012年2月)行摄在呼伦贝尔(2012年9月)
Loading...
杨连地
杨连地
一位勤劳的作者
最新发布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轶事
2025-1-29
大 江 有 痕
2025-1-29
陕甘青蒙自驾游(2015年9月)
2025-1-17
浙西南的田园秘境(2015年4月)
2025-1-15
甘南川西北藏区行(2014年8月)
2025-1-15
太行山和晋陕大峡谷(2014年4月)
2025-1-15
公告
🎉2025年新版博客已经上线🎉
-- 感谢您的支持 ---